9月14日晚间成都配资网
本以为罗永浩与西贝之间
因为“预制菜”引发的矛盾冲突
应该告一段落
但没想到事态反而升级了
罗永浩:这件事没法揭过去了
西贝餐饮与罗永浩预制菜之争引爆网络后,罗永浩9月13日曾表示“停战”,并说自己要去忙正事了。
9月14日消息,红星新闻报道称,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表态:“我应对方式有错,改。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,你说咋好就咋办。”
贾国龙称,西贝今后将“打明牌”,做一个透明的西贝,彻底向胖东来学习。
随后,有网友指出这段话疑似还有后半段:“罗永浩是网络黑嘴,是网络黑社会,太坏了。但他打醒了我,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。”
14日晚10时30分许,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直播时,谈到了贾国龙的上述表态截图。罗永浩表示,他14日白天看到上述截图后不太当回事,“觉得他有这个态度挺好,那他就改呗。”结果当天晚上他才知道,贾国龙的截图还有后半部分。
罗永浩对后半部分截图颇为不满,他在直播中斥责对方:“我5个人吃了15个菜,都是预制菜的味道,吃了个恶心,卖得又挺贵,所以我发微博抱怨了两句。他若不理我,我估计这事一天就过去了,结果他要带17000个员工和我这个网络黑嘴开干,说开放全国门店后厨。第二天全国媒体都去他店里拍,拍出了很多问题,全国都在嘲笑,他也慌了,今天他承认应对方式有错,写了这个。我以为挺好,没想到截图还有后半段。”
14日晚10时40分,罗永浩又发布微博:“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。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,我们一律绝交吧。”
15日0时20分,罗永浩又在社交平台发文并艾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,称两人总是“我说几句,你说几句,容易各说各话。”并表示“媒体转来转去也容易出现信息偏差,我们还是找一个大的网络平台直播,当面公平公正冷静理性地对一次话吧。相信这也能澄清西贝的真相,并且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做一些贡献。”
9月14日,西贝方面向南方+记者确认,为保障后厨食品安全标准及门店正常运营,门店厨房已暂停对顾客开放参观。西贝同时表示,仍欢迎媒体通过其“明厨亮灶”系统对后厨进行监督。“西贝都是明档,在门店是可以继续看到西贝的后厨操作的。”
地方标准、国家层面标准打架
罗永浩呼吁出台国家标准不是没有理由。
据第一财经报道,国家卫健委主导的《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草案已悄然通过专家审查,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届时,预制菜“身份”将有统一说法,餐饮门店是否使用、如何使用预制菜,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。
《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之前,2024年3月21日,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为《通知》),首次在国家层面对预制菜有明确定义。
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以《通知》为凭证强调,中央厨房出品不是预制菜。预制菜是提前加工好的熟食成品,经冷冻储存后,拆封加热即可直接食用;而西贝的中央厨房仅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(如将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、腌制后冷冻),所有菜品的“做熟”环节均在门店完成。
贾国龙坚持“西贝不是预制菜”,但很多消费者不买账:“我理解的预制菜,就是经过简单加工,就能端上桌的那种。”一位受访者向记者如此解释。
而地方及行业组织发布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中,对预制菜又有不同理解,例如广东省对预制菜的定义包含中央厨房产品,而上海市则将冷冻食品排除在外。
截至2023年10月3日,我国食品行业现行的有效预制菜标准共161项。根据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,截至2023年6月29日,全国共有135项现行预制菜相关标准,其中地方标准8项、团体标准90项、企业标准37项。目前预制蔬菜的标准只有3种,分别是地方、团体和企业,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,也没有同类菜品需共同执行的行业标准。
这也意味着,不仅大众与官方对预制菜的理解存在认知差,就连官方、专业层面,也未有统一理解,成为许多争论的起点。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,目前中央厨房运作“不透明”,缺乏监管和标准,消费者难以建立信任。
“如何平衡美味与工业化、菜式与新鲜度,是客观存在的矛盾,”朱丹蓬说,“但预制的时间怎么算?有没有加保鲜剂?有没有告知消费者?这些目前都非常模糊。”
他强调:“预制菜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有门槛。必须通过高标准实现企业、资本和消费者的多赢。”
来源:红星新闻、中国基金报、极目新闻、南方+客户端(记者 李劼)成都配资网
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